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欢迎您!
浙江生态环境网
| 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
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Zhejiang Association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14年12月,是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直属协会、全国“四好”商会、浙江省5A级社会组织。协会由浙江省热衷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自愿组成,是跨行业、跨部门的非营利性、专业性、综合性,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
加入协会
协会章程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能力评价
技能培训
信用评价
技术咨询
竞赛活动
行业资讯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专委会工作
暂无2
会员风采
废气处理
固废处理
废水处理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咨询 > 生态环境标准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大盘山榧》 等三项团体标准顺利发布
2025年6月18日,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正式发布了T/EERT 058—2025《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大盘山榧》、T/EERT 059—2025《象鼻兰制种技术规程》、T/EERT 060—2025《象鼻兰野外回归与监测技术规程》三项团体标准,自2025年6月25日起实施。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大盘山榧》团体标准由浙江农林大学牵头制定,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磐安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林业局)和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参与起草。该团体标准规定了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大盘山榧(Torreya dapanshanica)的扦插育苗、嫁接育苗、种子育苗、日常管护、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盘山榧种苗繁育。该团体标准根据大盘山榧的生长习性和生态需求,选择适宜的栽培技术,合理设计种植密度,同时对水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科学调控,通过多样化的繁育体系,进一步增强种群的适应性,提高其存活率,为裸子植物其他物种的保护和种苗繁育提供借鉴。
《象鼻兰制种技术规程》和《象鼻兰野外回归与监测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均由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牵头制定,参与起草单位包括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象鼻兰制种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规定了象鼻兰(Phalaenopsis zhejiangensis)制种的术语和定义,明确了象鼻兰制种的亲本选择与管护、制种技术模式及流程、档案管理等要求。《象鼻兰野外回归与监测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规定了象鼻兰野外回归及后续监测管护的术语和定义,野外回归实施条件、野外回归地选择、野外回归准备、野外回归定植、回归管护与监测、回归成效评价、技术模式图及档案管理等内容。上述标准以“科学保护、精准操作、长效管理”为原则,整合多年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规范了象鼻兰制种、野外回归与监测的技术内容,为其他濒危兰科附生植物的保护提供参考,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抢救式”向“可持续”转型。
上一篇: :关于《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等两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函
下一篇: :无
微信
QQ
392286922
电话
0571-87359923
回到顶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